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翟菜花专栏
在电影《星际穿越》的开头讲述了全世界现在经历自然危机,地球黄沙遍野,粮食减产,人类濒临灭绝。 虽然在今天,没有粮食危机的兆头,但是仍要保持警惕。据国家统计局 在2018年28日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70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5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65789万吨,比上年减少371万吨,减产0.6%。以小麦为例,主要是华北六大小麦主产区全部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双下降。至今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比较老旧,投入不足,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地位不容忽视。同时,农产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关系到国家民生,所以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企业起来说,改造传统农业刻不容缓。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指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
自2014年以来,国家多个部门先后发布了十几个利好农业改造的政策,在政策影响下,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加入到改造农业的大潮中。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传统农业升级在即,智慧农业将成为未来全球农业发展的方向。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市场空间非常大,无论是对互联网巨头还是涉农企业,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政策利好,智慧农业势在必行
农村有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在过去,便利的交通运输对农村发展及致富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条“路”已不在单纯的指公路、高速,而是指提供服务农民的信息通道。农业信息化建设,决定了农村经济。对比美国、日本的现代化农业,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流通、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比较薄弱,农产品供求关系仍存在问题,大量农产品滞销现象较为严重,所以要推进互联网企业与农企合作,引领技术、资金、人才向农业、农村汇集,让农村经济搭上信息化快车,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农业”产业生态体系。
农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每个阶段,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及经济发展状况也都在发生着改变。
一、过去以人力和畜力为代表的传统农业,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销售渠道,都比较狭隘。在该阶段,农业经济只限于“小农经济”模式,农民除自给自足以外,难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脱贫与致富也难得到保障。
二、现在主要以机械化为主的小型规模化农业,除生产方式得到很大改进以外,销售渠道也不断拓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的模式逐渐流行,通过新电子商务,实现了“小农经济”的迅速集中。
三、未来方向是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的智慧化、自动化农业,除种植、养殖将得到管理一体化,其采销也将纳入数据采集全链路,农产品可追溯,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吃到安全放心的农副产品。
近年来,随着多项国家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及农企开始涉足智慧农业,探